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化学和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本课程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是学生学习《化学分析》之后,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它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化学、应用化学和环境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要有基本的了解,从而为其以后的工作、科研及进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二、主要考核内容
将仪器分析教学内容共分为5部分:仪器分析导言、光学分析法、电分析方法、分离分析方法、其它方法,各部分和章节安排如下表。
第一篇 光谱学分析方法
第1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分析原理:重点讲述谱线变宽因素、积分吸收及峰值吸收;仪器组成:重点介绍光源(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火焰和石墨炉);详细讲述干扰校正方
第2章: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实验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原理。重点讲述影响波长红移和紫移的因素以及该方法的几种重要应用,如双波长法和导数光谱法。法及其分析条件选择、简单介绍原子荧光分析法。
第3章:红外和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的产生原理及条件、基团频率及其影响因素、红外光谱仪器组成、应用简介;拉曼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及其简单应用。
第4章:分子发光分析
介绍各种发光分析的概念、荧光及磷光产生过程。重点讲述各种去活化过程、影响荧(磷)光强度的因素、分子荧光的特点以及荧光分析仪。
第5章: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基本原理、仪器组成及其性能表征,重点讲述各种离子源(电子轰击源、化学电离源、火花源、场电离源)和质量分析器(磁分析器、飞行时间、四极滤质器、离子阱、离子回旋共振)、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碎片离子峰的产生及质谱图解析规则。简单介绍质谱仪作为检测器与其它方法的联用技术( gc-ms , ftir-ms , hplc-ms )。
第6章:原子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的产生原理、原子能级图、 boltzmann 分布、仪器光源(电弧、火花、 icp )、检测器(相板)、光电直读光谱仪、定量分析中的内标法、背景扣除及样品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种光源的特点及适用分析对象、定性定量方法。
第7章: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能级分布及弛豫过程、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一级图谱的解析规则及简单应用,核磁共振仪器组成简介。
第二篇 电分析化学方法
第8章:电位分析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简要介绍电分析方法及其分类。详细介绍各种电极、电位的产生机制、 nernst 表达式,增加对常用参比电极特点的内容,重点介绍各种膜电极(如 ph 玻璃电极和氟电极)的电位产生原理、干扰来源及测量方法(直接电位及电位滴定)。
第9章:伏安法和极谱分析
经典极谱法测量原理、扩散电流的形成、各种极谱干扰电流的产生及消除方法;直流极谱波方程。以提高分辨率、降低检测限为主线,分别介绍单扫描极谱、交流极谱、方波极谱和脉冲极谱等现代伏安法
第10章:电解及库仑分析
电解及库仑分析基本原理、对工作电极的要求、控制电位或电流的电解方法及特点。重点介绍控制电位库仑分析和恒电流库仑分析(库仑滴定)法。
第三篇 分离方法
第11章:色谱分析导论
色谱分离原理、色谱图及其描述、分离度、色谱分离方程、塔板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速率理论,并通过对各种基本理论的介绍,详细讨论影响柱效的各种因素。
第12章:气相色谱分析
色谱法的分类及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色谱术语、色谱分离方程、塔板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速率理论、分离度 ,并通过对各种基本理论的介绍,详细讨论影响柱效的各种因素。重点介绍气相色谱仪器组成, 固定相及其选择、各种气相色谱检测器及其检测对象、检测特点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简要介绍程序升温、毛细管柱的特点及相应的毛细管色谱仪器及应用。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及其分离分析特点、仪器组成。重点讲述色谱柱固定相及其选择、各种气相色谱检测器( fid , tcd , ecd , fpd , npd 及 aed )及其检测对象、检测特点等;定性定量方法。特别介绍程序升温、毛细管柱的特点及相应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器及应用。
第13章: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的特点比较、仪器组成;重点介绍液相色谱柱的各种固定相及流动相的选择、柱分离原理。分别详细介绍化学键合相分配色谱(正、反相色谱)、液固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离子色谱、离子对色谱、尺寸排阻色谱和亲和色谱等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 上一篇 遥感概论考试大纲 2017.08.03
- 下一篇 自控原理(含现代控制理论)考试大纲 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