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称号
乔方利 研究员(二级)
乔方利 研究员(二级)
资        格 博士生导师
所在部门 海洋环境与数值模拟研究室
邮        箱
招生专业 物理海洋学、大气科学、数学等
研究方向 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海洋多运动形态相互作用、海洋湍流与海气通量等
个人简介

方利,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一直从事海洋与海气耦合模式研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资助项目等多项。担任国际学术期刊ocean modelling主编和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编委,曾任unesco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ioc/westpac共同主席,任中国pices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主席等。原创性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论,建立了首个实质性耦合的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fio-com,建立了新型海浪-潮流-环流耦合业务化预报系统,建立了考虑海浪飞沫等物理过程的新型台风模式fio-aow,建立了首个包含海浪的气候模式fio-esm,设计了超千万核的海洋模式高效并行算法。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国家首届创新争先奖、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首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等系列奖项和荣誉称号,获省部级一等奖多项。

发表论文

代表性论著10篇

获奖与荣誉

1. 2004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 2005年,海洋环境数据库建设,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3. 2006年,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人事部、组织部和中国科协);

4. 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人事部);

5. 2010年,海浪-环流耦合理论建立及其应用,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6. 2011年,新型浪潮流耦合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建设与业务化应用,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名);

7. 2011年,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评为jrg杂志最佳审稿人;

8. 2012年,中国近海上升流分布与形成机制研究,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名);

9. 2014年,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首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10. 2014年,获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ioc/westpac)首届杰出科学家奖;

11. 2014年,获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最高奖“伍斯特(wooster)”奖;

12. 2014年,包含海浪的新型全球气候数值模式的建设与应用,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名);

13. 2015年,海洋模式高效并行集合调整卡尔曼滤波同化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名);

14. 2016年,国际“戈登贝尔奖”提名(全球共6名);

15. 2017年,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16. 2019年,“海洋浪致混合理论研究及模式应用”,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名);

17. 2019年,“第二代全球浪潮流耦合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及应用”,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第一名)。

主持项目

1.  国家基金委青年基金,中尺度大洋热力动力准地转模式的建立及红外遥感资料的同化,7.0万元,1995-1997年;

2.  国家基金委面上基金,东海中尺度涡旋动力学基础,14.0万元,1998-2000年;

3.  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黄海环流及营养物质长期输运”课题“黄海各流系研究”,20.0万元,1998-2001年;

4.  国家基金委面上基金,垂向混合对中国近海跃层形成和消衰的影响研究,34.0万元,2005-2007年;

5.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中国近海环流形成变异机理、数值预测方法及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之课题“渤黄东海环流及其变异预测数值模式和海洋大气灾害应用”,514.5万元,1999-2004年;

6.  国家专项,高分辨率风、浪、流耦合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860万元,2002-2005年;

7.  国家科技部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南大洋-印度洋海气过程对东亚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730万元,2010年6月-2014年12月(项目首席);

8.  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海洋在气候年代际变化中的作用合作研究,184万元,2011-2013年(主持);

9.  国家海洋公益专项项目,中国近海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1181万元,2011-2014年(项目首席);

10.国家科技部中美国际合作项目, 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183万元;2011-2013年(主持);

11.国家专项国际合作项目,海洋动力系统和多运动形态相互作用,1530万元(项目首席),2015-2018年(项目首席);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资助,海洋环境动力学和数值模拟,4000万元,2014年6月-2019年12月(主持);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新型海洋与气候模式的发展,1200万元,2019-2024(主持)。

科技贡献

1. 原创性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论,被美国、德国、瑞典、法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十余个研究组实际应用,均大幅提高了其模式的精度,获国际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最高奖“伍斯特奖”;

2. 利用浪致混合理论,率团队建立了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fio-com,克服了海洋环流模式夏季模拟sst偏高、次表层温度偏低以及混合层偏浅等的共性难题;

3. 基于fio-com,自主发展了数据同化技术,建立了海浪-潮流-环流耦合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在国内外多个国家级平台业务化运行,2014年获ioc/westpac杰出科学家奖;

4. 针对台风强度数十年未有改善这一经典难题,建立了考虑海浪飞沫、海浪混合和降雨过程的新型台风模式fio-aow,克服了超强台风模拟预报偏弱的难题;

5. 将浪致混合理论应用到气候系统,建立了首个包含海浪的气候模式fio-esm,大幅减少了热带偏差等气候模式共性问题,参加了cmip5国际气候模式比对计划,是我国海洋领域首次;

6. 设计了超千万核的海洋模式高效并行算法,并行效率高达36%,在国际海洋领域居于前沿,2016年获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提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