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指南编制专家组组长、总体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十二五”海洋技术领域主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会评专家(近若干年常任组长),载人航天对地观测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兼职博导。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物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观测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卫星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海洋遥感遥测研究。包括:自主卫星遥感技术与新型遥感器研发、海岸带高分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专属经济区海上目标监视技术与装备、基于全球海洋遥感的气候变化研究等。已完成和正在承担的科研任务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国家海洋卫星计划、国家专项等3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出版专著2部,获专利4项,近五年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篇,第二作者论文百余篇(其中sci40余篇)。
[1].张杰,曹丛华,郭敬天,崔廷伟. 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技术需求与“十三五”发展重点——以北海区为例.海洋技术学报, 2014,33 (1):1-5.
[2].张杰,刘和光,林明森,张振华,陈萍. 新型海洋微波遥感器技术研究进展. 海洋技术学报,2015,34(3):1-7.
[4].张杰,张晰,范陈清,孟俊敏. 极化sar在海洋探测中的应用与探讨. 雷达学报, 2016,5(6):596-606.
获奖与荣誉
1.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合成孔径雷达海洋应用技术研究, 2009年,排名1
2.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海岛生态系统评价方法研究,2008年,排名2
3.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赤潮航空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2005年,排名2
4.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信息系统技术在海洋中的应用研究,2010年,排名2
5.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沿岸浑浊水体光学遥感探测技术及在渤黄海的业务应用,2015年,排名2
6.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我国海岛与海岸带遥感调查研究,2014年,排名6
7.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海洋一号卫星星地一体化系统及其应用,2013年,排名14
主持项目
1.国家海洋局专项: 海岛海岸带地理要素遥感调查, 2011.1-2016.12, 2202万元。
2.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海上非法舰船sar和地波雷达海洋监视监测应用技术系统, 2009.10-2013.9, 1618万元。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 海洋气候数据集生成与分析, 2016.7-2021.6, 600万元。
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全球变化海洋特征参量遥感数据产品生成技术与应用, 2013.1-2016.12, 367万元。
5.海洋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海洋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雷达高度计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研制, 2015.1-2016.12, 260万元。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 多维度微波成像的海洋遥感应用研究, 2009.1-2012.12, 120万元。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多源多时相sar资料综合反演水下地形的研究, 2007.1-2009.12, 28万元。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利用sar影像对台湾东北部内孤立波的研究, 2004.1-2006.12, 25万元。
科技贡献
主要学术贡献包括:建立了包括海洋sar遥感机理、图像处理、海洋sar探测正反问题等内容的海洋sar遥感技术。研发了神舟四号飞船高度计数据处理算法与系统;研发了我国hy-2卫星高度计数据处理系统,已投入业务运行。发展了基于遥感的海岛生态评价方法。发展了赤潮发生、优势种识别与生物量估算的高光谱模型。发展了浑浊水体光学遥感探测技术。发展了海洋多学科数据整合方法,开发了多学科数据整合服务平台。着力培养研究生及青年科技骨干,已培养毕业博士生30余人、硕士生100余人。
最新进展
“十三五”拟重点开展自主海洋卫星遥感、船载预警系统、数字海洋、东北亚跨境灾害遥感监测、海洋战略通道与战略支点环境安全保障、海洋环境安全总体研究等六大任务。